《搭石》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搭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搭石》教学反思1《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中透露着美好的人性。它赞扬了淳朴的山民那种为人着想、无私奉献、互相谦让的精神,学习本文就是要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
细读教材,我想:搭石本是无情物,是乡亲们的所作所为,那种谦让、敬老、心中有他人,相亲相爱,让它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纯真的情感。搭石搭起的是什么?搭起的是人间真情。可是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浅出地感受这浓浓的乡情之美、人性之美呢?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从“问中哪写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这一问题出发铺开文章的教学。如果说学生能够较准确的把握这一问题的脉络,那么对文章的理解就比较到位了。
我根据本文特点,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和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个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找有关的句子,这样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写老人心细的句子,写年轻人尊敬老人的句子还有人民走在搭石上那肿美的节奏的句子,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 ……此处隐藏13658个字……所当然”。从“伏”的品词到“理所当然”的过渡,又由请学生上台做“伏”的动作,说说要不要老人千恩万谢到达自然和谐的统一。我像链子般地将文中的语言点串到了一齐,在我的引领下,孩子们用心地体会文本的味和美!我的一句“得到帮忙的老人曾在年轻时理所当然地帮过别的老人,而帮忙他人的年轻人也会在自己年老时理所当然地得到其他年轻人的帮忙。”不仅仅让学生顺利地理解了“理所当然”这个词语,更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对学生尊敬老人,学会将心比心的思想道德教育,而这样的引导方法,又丝毫不会冲淡我们语文课中宝贵的语文味。
三、拓展延伸文本——功到自然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此刻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就应做教材的主人。”因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我在创设了必须的情境后,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而且借助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如最后一环节的写话训练,在感悟了三块资料描述不同的对象走搭石的情景后,学生在头脑中已透过想象储存了很多关于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画面,这时我便引导学生透过朗读激活画面,再引导想象,效果是很好的。学生也很自然地想到还有不同的人来走搭石,还有不同的走搭石的情景画面。这时,我让学生模仿课文去说去写,学生的想象思维很快被调动起来,说内心的话表内心的情自然是水到渠成。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改正的地方。我更清楚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